您好!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17人参赛斩获4金:石家庄技师学院的育人“方程式”是什么?

2025-05-17 15:29:00     阅读量:0

近日,在河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的舞台上,石家庄技师学院的17名选手在16个项目中展开激烈角逐,最终斩获4金1银2铜及6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其中,4枚金牌占全市金牌总数的四分之一,学院在全市40多家参赛单位中名列前茅,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作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这所职业院校究竟有着怎样的技能人才培养密码?

工学融合课堂 在实战中淬炼技能

该院高级数控2124班学生牛梓硕在工业设技术项目中摘得金牌,他特别提到每学期连续8周的数控实训和 "工学一体化" 课程对自己帮助极大。

走进学院实训楼,仿佛置身企业车间:不同型号的轿车供学生进行故障检测,数控车床、铣床等设备一应俱全,学生可直接进行零件加工和电路配盘练习。

该院机械系教师李洋介绍,学院实训教室完全对标企业车间,教学内容就是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学院推行的 "工学一体化" 培养模式,通过项目式、案例式和实践教学,将企业典型生产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在工学一体化讨论室,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 "车间主任"(教师)下达的生产任务并进行展示,这种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和解决问题能力。

大赛裁判员、该院机械系教师董公佐说,职业技能大赛对接行业最新技术和岗位需求,学院将竞赛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和实训模块,赛题融入课程设计,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前沿性。学院将每学期16周课程分为8周理论和8周实训,实训课程的增加让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主动追着老师要任务。

产业导向办学 专业建设紧扣时代脉搏

在大赛展示区,该院学生制作的3D打印作品——卯榫结构的寒山寺等备受关注。随着产业升级,学院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工业机器人、3D打印、新能源汽车维修等新兴专业相继设立。增材制造(3D打印)在文创、古建筑修复等领域应用广泛,学院对接广州、杭州企业,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培训,三年级学生白若森作为唯一中职生在增材制造项目中获得铜牌。

学院党委书记宋志宏表示,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学院学科建设紧跟当地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以传统优势专业为依托,以3D打印技术为突破口,开发创新成果,通过竞赛培育契合区域产业需求的技能人才。

产教协同育人 搭建技能成才立交桥

该院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郭要军老师带领团队在工业视觉系统运维赛项中获得金牌。作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他每周邀请华北制药首席技师齐名授课,通过层层选拔让优秀学生参与培训,将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紧密结合。学院拥有与企业一线同步的先进实训设备,引入真实项目作为教学案例,毕业前积极推荐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发展舞台。

该院光电技术专业高二学生刘景凯与指导老师谷紫微各获一枚金牌,这枚金牌不仅是对他技能的肯定,更打通了他的继续求学之路。对学生而言,参赛是提升技能、拓展就业的机会;对老师,能紧跟市场优化教学;对学校,赛事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的平台。

学院党委书记宋志宏表示,学院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围绕国家战略人才需求,致力于培养更多能工巧匠,激励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报国之路。从课堂到赛场,从校园到企业,石家庄技师学院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职业教育的育人真谛,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纵览新闻客户端张帆 通讯员王静)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