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四川资中“寻亲” 13名弃笔从戎的“女娃兵”你们在哪儿?|封面头条

2025-08-08 14:41:00     阅读量:0

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摄影报道

“周义容自愿为国服务,已得家庭同意”“刘眉自愿参加远征军,祈台赐准”……四川内江市档案馆里,13张泛黄的手写字据,无声地诉说着资中县四维中学女五班13名女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弃笔从戎,奔赴抗日战场的英勇故事。

“女娃兵”周义容家长写的字据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联合人民网四川频道、封面新闻,正式发起“寻找13位资中抗战‘女娃兵’及后人”行动,面向全国征集线索。她们分别是周义容、刘眉、张进维、杨俊明、卢崇阶、曹达容、罗念伦、姚志纯、李兴彬、李兴蕙、钟开慧、姚仕竹、王志云。

8月7日,资中县档案馆信息技术与编研股股长周莉找到了9个“女娃兵”的照片,激动得难以言喻。“如果还健在的‘女娃兵’或者亲属看到‘寻亲’信息,希望你们回资中看看,家乡人民很想念你们。”对着镜头,她说出了资中儿女81载深深的牵挂!

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师生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

8月7日上午,封面新闻记者驱车来到了资中县罗泉镇。这座千年古镇,因推动辛亥革命进程的“罗泉会议”而闻名,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在此代代相传。13名“女娃兵”曾经就读的资中县四维初级中学就是罗泉镇中心学校的前身。

资中县罗泉镇航拍

70岁的肖映富是土生土长的罗泉镇人,曾任罗泉镇中心学校副校长。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沿着上百级台阶,爬上了坐落在半山腰的罗泉镇中心学校。学校四周树木成林,郁郁葱葱,正值暑假,校园更显宁静。

校门正对着的一块墙壁上刻着醒目的标语:“秉承四维精神 打造山中名校”。什么是“四维精神”?肖映富解释说,“四维”取自管仲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意,教育学生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在一排承载着校园记忆的文化展板间,记者找到了四维中学学子当年投身抗日洪流的英勇事迹。展板的内容虽不同,但标题都是“中共资中特别支部抗日活动地——资中县四维初级中学校”。

肖映富指着学校展板上“女娃兵”从军的故事

原来,从1937年开始,四维初级中学的共产党员就积极带领师生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时任校长钟永和受革命思想的启发,思想进步。在学校任教的中共党员刘成辉、韩仕中、谢树基,在教学中向学生们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播撒革命的火种。1938年,刘成辉为学校写了《校歌》和《校呼》,号召师生们积极行动起来,“独立民族,复兴中华”。

至今,罗泉镇城隍庙门口仍然矗立着“抗战阵亡将士碑”,成为了罗泉儿女爱国抗日的历史见证。

13名女生弃笔从戎

家长写下“请战书”送女参军

1944年,抗日战争到了关键时期,四维中学青年学生自愿投笔从戎,上阵杀敌。当年11月,该校女五班,一次便有13名学生自愿参军,学生的家长纷纷立下字据支持女儿从军。

“努力消灭倭寇!”少女们高喊着《校呼》,昂首挺胸,离开了故土。自此,音讯全无,只将无尽的牵挂,留给了望眼欲穿的家乡父老。

如今,珍藏在内江市档案馆的13张泛黄字据,是无声却最有力的证言。家长们的字迹虽已斑驳,但力透纸背的誓言清晰可辨。

“兹有女五班学生杨俊明自愿为国服务,已得家长同意。此据。学生家长:杨厚之 条”“兹有第五班学生曹达容自愿从军,以(已)得家长同意。此据为据。家长曹极高 条”“兹有贵校女五班学生钟开慧自愿从军,即希保证申送至为荷。学生家长:钟义元 启”……

“女娃兵”刘眉家长写的字据

“女娃兵”杨俊明家长写的字据

在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冯平看来,这些家长写给四维中学校长的字据,更像是“请战书”,没有华丽的辞藻,言简意赅,表达出了“女娃兵”奔赴抗日战场的决绝和保家卫国的赤诚。

年龄最小仅13岁

有学生11个科目平均分超过90分

起初,史料记载中,只提到了11名女学生。今年7月,当地意外地发现了13条字据,都是四维中学女五班的学生。由此猜测,或许参军的女学生不止13个,还有更多。

8月7日,周莉在资中县档案馆一沓沓厚厚的卷宗中,找到了“女娃兵”的学籍档案。“从这组档案看出,这13个‘女娃兵’年龄从13岁到16岁不等,成绩都还不错。”

在档案《资中县四维中学第五班各学期学生考试成绩册及退学插班毕业证书等》的第一页,记载了13个“女娃兵”中杨俊明、卢崇阶、王志云三人的成绩。以卢崇阶为例,年仅13岁的她,国文98分、数学93分、化学98分……11个科目平均成绩为90.5分。

“女娃兵”卢崇阶

在另一卷“相片粘存簿”上,记者看到了9名“女娃兵”的相片,照片背后清晰地写着姓名、年龄、地址等信息。

“女娃兵”杨俊明

透过这些黑白寸照,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浮现眼前。姚志纯嘟着小嘴,脸上带着点婴儿肥;卢崇阶系着红领带,眉宇间是未脱的青涩;姚仕竹表情凝重,眼神流露出超乎年龄的坚毅。分明还是被父母捧在手心的年纪,她们却已奔赴烽火硝烟。

“女娃兵”姚志纯

“女娃兵”姚仕竹

81年魂牵梦萦

家乡人民呼唤“女娃兵”或亲属回家

“我们至今未能确知13位女学生是否凯旋,是否安度余生,血脉是否延续。但是我们有义务和责任,作事迹寻迹,作精神传承,告慰先行者,激励后来人。”冯平说,这份长达81年的牵挂始终萦绕在家乡人民的心头。

于是,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联合人民网四川频道、封面新闻面向全国发起了“寻找13位资中抗战‘女娃兵’及后人”行动。希望能找到 13名女壮士或者她们的亲属后辈,向其致以崇高敬意,给予关怀与荣誉。同时,宣传她们的抗日事迹,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希望通过寻亲,让更多人知道‘女娃兵’的英勇事迹,不能让她们‘沉睡’在档案里。”在周莉看来,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生动的案例,即便找不到“女娃兵”的线索,“寻亲”依然很有意义。

作为家乡人,肖映富更希望“女娃兵”的亲属能够看到“寻亲”信息后回家看看,“罗泉人民对女子五班的学生很怀念,也很尊崇。”

“女娃兵”李兴彬

“女娃兵”李兴蕙

“女娃兵”钟开慧

“女娃兵”周义容

“女娃兵”曹达容

若您知晓以上13位资中“女娃兵”或其亲属后人的任何线索,请通过邮箱dsyjk208@163.com反馈信息,一同为这场跨越81载风雨的团聚助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