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视频|节省一半时间!广州黄埔启动“无人机+智能通关”新模式

2025-04-29 23:00:00     阅读量:0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卢佳圳 通讯员 许婉 林灿斌 陈志军

图/李剑锋

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卢佳圳

4月29日,广州黄埔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黄埔综保区”)正式启动低空运输智能通关模式。

在黄埔海关全程定位监控下,一架装载着保税货物的无人机仅用30分钟便完成从区外企业至区内的货物运输及通关全流程,标志着黄埔综保区在低空物流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为低空经济商业化应用注入新动能。

“小贵件”比传统运输更快更方便

此次试飞,无人机从黄埔综合保税区外的一家加工贸易企业起飞,降落至区内无人机查验专属起降台,自动与海关完成验放数据交互后,继续飞抵13公里外的企业物流园,全程耗时仅约30分钟。

“相较于传统的汽车运输模式,无人机载货进出综保区,可以帮企业节省物流时间约50%,压缩运输成本10%。”穂东海关查验科科长林灿斌表示。

据悉,穗东海关创新 “一票多机” 通关模式,同一票报关单项下的货物可以由多个无人机进行运输,分批到场验放进出区,让无人机运输更加灵活、高效。

“相较于传统货车运输,无人机运输预计平均可为企业节省50%的物流时间,运输成本降低10%,能为企业带来显著效益。”穗东海关查验科科长林灿斌说。

据介绍,这一模式使得企业可以选择将价值高、体积小、时效要求高的保税货物通过无人机运输进出综保区,为加工贸易发展插上了“翅膀”。

2024年4月24日,黄埔综保区实现了跨境电商进口商品无人机配送首飞,海关对无人机从区内运货至区外进行“单向出区”监管。而本次改革,海关进一步打通了无人机运输“进区”监管链条,对无人机“运货进区、区内停留、复运出区”实现全流程智能监管,填补了低空物流双向监管的空白。

AI智能全程监管,打造低空经济示范样本

黄埔海关低空物流管控平台的全程定位监控在此次试飞中发挥核心作用,真正实现了海关全流程嵌入式联网监管。

在无人机飞行路线上,黄埔海关低空物流管控平台铺设了一张看不见的“电子警戒线”,结合中国移动5G-A通感数据、北斗高精度定位信息等多角度信息,高效构建白名单信任机制,对预定综保区航线内的飞行器高度、位置、轨迹动态等数据的实时感知监测,并通过 AI 身份识别算法、黑飞反制机制,快速高效识别非法飞行等违规行为,实现符合海关特殊监管区复杂空情态势下的飞行器管控。

智能通关模式的落地,不仅是黄埔区落实国家“智慧海关”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更是广州东部打造低空经济示范区的重要里程碑,为低空经济商业化、规模化发展按下“加速键”。

穗东海关关长王永俊表示:“我们将持续优化无人机运输监管流程,推动智能通关模式落地见效,为区域物流升级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黄埔区将抓住低空战略发展机遇,围绕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交通、低空物流等领域,打造低空未来产业城,持续开展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低空应用场景,在全国低空经济场景应用创新形成示范。”黄埔区相关部门负责人智羽说。

编辑:严哲川

来源:金羊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