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残疾创业者刘占强:将缺憾忘在身后只需一往无前
在济南市历下区科创金融中心二楼的公共办公区,几台智能点餐机十分引人注意。它们的主人就是入驻在此的山东和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除了智能点餐机,公司还研发了智慧厨房、烹饪机器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人工智能行业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如果没人提起,不会有人知道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占强是一名残疾人。近日,新黄河记者采访了刘占强,他告诉记者,经十年余的艰苦创业,一往无前的他也时常忘记自己身体的缺憾。

以勤奋好学为人生打开一扇门
刘占强出生在济南商河县,命运不公,一出生,他便患有先天性脊柱S形弯曲4级,影响了上半身成长发育。在刘占强的记忆里,小学时期同龄人都差不多高,也无人在意。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边的小伙伴们陆续蹿高,刘占强才发现自己的身高追不上了,身体上矮一截,也让他心理上自卑起来。
因为身体原因,刘占强不能长时间站立,更不能剧烈运动,当同龄人呼朋引伴地在操场上运动玩耍时,他只能坐在教室里孤独地与书籍为伍,在学习中度过了最应该肆意挥洒的青春时代。但勤奋好学的他很快在不公的命运中打开了一扇门。他从小学到初中学习都是名列前茅,因为成绩好,同学们都忽略了他身体上缺憾,向他投来了欣赏和敬佩的目光。也因此,他发现,虽然天生的身体无法选择,但未来的道路或许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
刘占强少年时期都在老家商河县农村,家中兄弟姐妹多,在他印象中,掰玉米、挖地瓜、种麦子等农活都干过,也养成了肯吃苦、能吃苦的坚韧品格。那时,县域经济尚未崛起,家中也只是种田为生,拘囿故土,是一眼就能望得见头的人生,刘占强不想如此生活,于是他来到济南市区,先后读中专、考大学。

以洛克菲勒激励自己,不怕艰苦奋斗不止
刘占强的偶像是洛克菲勒,尤其是他给儿子的38封信,信中克洛菲勒描述了自己创业的艰辛和困苦,也分享了自己突破重重困境的努力奋斗。刘占强备受鼓舞:“像他这样的石油大亨都吃了很多苦,我吃点苦算什么。原来起点并不能决定终点。”在当时他的认知里,坚持不断地奋斗是向上的必经之路。
2004年刘占强在大学毕业后,去了北京一家信息技术企业工作,负责软件研发,是一个妥妥的技术型人员。“我几乎把单位当成了家,经常把牙刷牙缸带到单位里,为了项目通宵熬夜,困了累了就趴在工位上休息。”刘占强说,在北京奋斗的时光也是他技术沉淀的时期,这为以后的创业人生奠定了基础。2006年,对于刘占强的人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他在济南购置房子安了家,更有了继续奋斗的底气。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他也看到了机会的到来。
2014年,刘占强辞去稳定的工作,决定创业。对于凭借个人奋斗才走出自己人生的刘占强来说,创业是孤注一掷的选择,是面对更多挑战。他把正式创业的时间选为孩子出生百天这个颇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寓意新生并命名为“山东和合”。
他至今记得团队在历东花园小区居民楼的两居室里开始了艰难创业。“创业过程中各种磕磕碰碰、跌跌撞撞都经历过。”刘占强说,创业初期,资金紧张,妻子甚至把家庭保险中的资金取出支持他。
“我们最初接到的都是小项目,这样零打碎敲的坚持了将近两年后,我们接到了一家国企的大型项目,从此在业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市场也扩大起来。”刘占强说,遇到困难他从未想过放弃,在坚持的过程中,天就亮了,路就通了。公司先后获得发明等专利、版权、商标及软件著作权100余件,承担省、市、区级科研项目15余项。

心怀感恩之心,以科技力量帮助残疾兄弟姐妹
近年来刘占强主要围绕“智慧餐饮”进行技术攻关,作为第一起草人制定并发布了“智慧餐厅通用技术要求”的团体标准,智能硬件与软件系统组合赋能餐饮行业,为餐饮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因此获批“济南市餐厨智能机器人及大数据平台研发与产业化重点实验室”。山东和合现在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人工智能行业优秀企业、省级和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等荣誉称号。
“越奋斗越幸运。”刘占强说,在自己的奋斗历程中,很多人扶持过自己,“2006年我买房时,村里人借给我1万元,我创业时候,一些前辈给予我帮扶,甚至投资,我始终心怀感恩。”他说,表达感恩的方式就是以自己的能力帮助更多的人。
作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他从来不吝啬经验分享给年轻人,因此成为一名山东省青年创业导师,工作之余活跃在各高校、各青年组织,希望为正在创业或想创业的青年朋友带去一些帮助。
今年刘占强联合相关部门开发了“智慧助残民生餐车”项目,希望以科技的力量帮助广大残疾兄弟姐妹。
他习惯把残疾人群体称呼为“兄弟姐妹”,他切身知道残疾人就业和创业的不易,这样的称呼让他保持着共情和理解。项目创新研发了四轮驱动移动餐车、智能烤串机等适残化设备,配套开发了点餐小程序、残疾人管理系统等数字化平台,形成了完整的残疾人创业解决方案。目前,项目已经在部分地区试运营,他期待着这辆智慧餐车可以帮助残疾兄弟姐妹走得更远更稳。
记者:刘杰 摄影:冯松豪 摄像:冯松豪 剪辑:冯松豪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