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 | 全国最大规模城市足球联赛“渝超”来了

2025-09-14 01:20:00     阅读量:0

视频:王海 肖世豪(实习)

央广网重庆9月13日消息(记者陈静 王海 实习记者贾亦寒)山城九月,天高气爽,在重庆市大田湾体育场的绿茵场上,足球运动员纵身驰骋,竞技交锋,看台上的观众热情激昂,“雄起”的呐喊助威此起彼伏。9月13日晚上,“新韵重庆渝超同行”2025重庆城市足球超级联赛(以下简称“渝超”)在重庆市大田湾体育场拉开帷幕,揭幕战由渝中区队对阵九龙坡区队。作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城市足球联赛,本次赛事有何亮点?组织保障工作如何有序进行?赛事经济如何赋能城市发展?针对以上问题,央广网记者专访了重庆市体育局副局长杜学勇,一探“渝超”新韵。

重庆市体育局副局长杜学勇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央广网记者 王海 摄)

“渝超”升级再出发 繁荣足球生态

最近“渝超”热度有多火爆?比赛消息一出便冲上“热搜”,引发关注。定价5.6元的门票开售即被抢购一空,系统提示已有超过45000人“想看”。各支球队发布球员、教练员招募消息后,报名申请如雪片般涌来,评选激烈。魏新、吴庆、罗笛等本土足球名宿,以及前国脚季铭义、前女足队长徐媛,他们都以教练身份回归。

据悉,本次赛事将重庆市业余足球超级联赛升级为重庆城市足球超级联赛,实现重庆市所有区县大联动,将由38个区县及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共41支队伍组队参加。杜学勇表示,通过升级赛事,重庆旨在构建更完善的足球生态。夯实群众基础,让足球深入人心。提升竞赛水平,让优秀球员有舞台、青年才俊有路径。服务城市发展,让足球成为纽带、凝聚区域合力,实现体育事业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在赛制的创新设计上,按照赛事规程,满足户籍、学籍、房籍、社保证明条件的非现役职业球员均可代表所在区县参赛。同时,基于重庆地域广阔,各区县足球运动发展差异化特点,组委会制定了外卡球员参赛制,允许各区县根据自身情况,引入不受参赛资格条件限制的“外援”(非职业球员)。

渝中半岛队合影(央广网发 渝中区文旅委供图)

九龙坡鑫源队队员赛前热身训练(央广网发 九龙坡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外卡制的设置,让长年生活和工作在重庆的外地高水平业余足球选手,以及退役的职业球员有机会参与本次足球竞技,发挥他们的职业技能,也展现出重庆这座城市的包容性,敞开胸怀、开门办赛,助力“渝超联赛”竞技水平的提高。

赛事组织安全有序 保障工作到位

作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城市足球联赛,本次“渝超”规模空前,分为5大赛区、2个阶段,时间跨度达8个月,比赛场次178场。涉及多赛区、多队伍,需高效调度场地、裁判、安保等资源,赛事保障要求高。

“安全是赛事的生命线,我们通过四项机制筑牢安全防线。”杜学勇表示,通过成立赛事指挥部,联动文旅、公安、卫健等多部门,构建联防联控工作体系。严格准入标准,统一规范场地设施、安保配置、医疗支援,实行定期巡查与动态整改。完善应急预案,针对极端天气、突发伤病等制定专项预案,并开展实战演练。狠抓赛风赛纪,印发《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管理办法》,明确24条具体要求与处罚措施,实行监督员现场监督机制,确保比赛文明、规范、干净。

情怀与热情结合 展示足球文化魅力

本次“渝超”开幕式和揭幕战的举办场地——大田湾体育场,在重庆的足球运动和体育事业发展史上,有特殊意义。据了解,大田湾体育场于1956年建成,是新中国第一座甲级体育场,本次“渝超”也是其改建后首次承办大型足球赛事。具有传统风貌的碉楼、红墙、拱窗环抱赛场,一代代运动健儿在赛场上驰骋纵横,这里不仅是重庆体育发展的缩影,还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与情感。

重庆市大田湾体育场(央广网发 重庆市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供图)

9月9日10时,“渝超”揭幕战门票正式开售。定价5.6元的门票开售即被抢购一空,点燃了重庆市民的足球热情。不少球迷在社交媒体上直呼“手速不够快”“比抢演唱会门票还刺激”。杜学勇表示,5.6元的票价,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蕴涵“体育惠民”的初心,让市民在观赛参与中感受体育运动的情怀。

1999年大田湾体育场举办全国足球甲级比赛(央广网发 重庆市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供图)

文旅融合赋能 延长赛事经济链条

本次赛事设置了“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消费”的主题,杜学勇表示,以“渝超”为载体,重庆将推动体育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展现“雄奇山水新韵重庆”的城市魅力。

通过赛旅融合,将赛事布局于文旅资源富集区县,设计“观赛+旅游”精品线路,吸引球迷跨区域流动消费;打造消费场景,在球场外,设置有美食、非遗集市,开展和足球相关的丰富互动,同时联合商圈、餐饮、酒店等推出“渝超消费券”“球迷折扣季”等活动,激活夜间经济与周末经济;融入文化体验,结合地方特色开展足球文化展览、非遗体验活动,提升赛事文化内涵与参与体验。

杜学勇表示,赛事期间预计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消费超亿元,通过跨区域观赛人流,预计为赛区县带来旅游收入增长20%以上。此外重庆将持续打造“渝超”IP,增强城市吸引力,拓展体育产业投资与文旅合作空间。

据悉,作为重庆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未来,重庆将依托“渝超”,构建“足球+文旅+消费”融合产业链,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为体育强市建设注入持久动力,形成长期效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