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庆城县:田野谱就“融合曲” 农文旅绘出“振兴图”

2025-07-21 10:43:00     阅读量:0

在庆城的黄土高原上,一场关于农业、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实践正在上演。从田间地头的直播间到荒坡上的“金果果”,从科技赋能的大棚到带着文化温度的苹果,庆城正以创新姿态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直播架桥:让农产品“云端畅销”

清晨的蔡家庙乡,助农驿站的灯光早早亮起。主播沙翠翠在直播间里热情推介着本地手工蜂蜜,“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的介绍通过网线传向全国;几公里外的柴胡地,村民杨学义对着镜头传授套种秘籍,手机屏幕上跳动的订单成了动听的晨曲。

这是蔡家庙乡探索“农文旅”融合的生动场景。今年以来,蔡家庙乡搭建助农驿站,创新“党支部+网红主播+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形成“一+五+N”精准帮扶机制——1个电商平台、5个2000人以上粉丝的主播团队,每名主播结对帮扶3-5户农户。截至目前,开播10场次,销售额已突破5万元。

“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蔡家庙乡党委副书记苏万芳说,这种模式让“有平台帮卖,有产品可卖,有人会卖”,不仅培育了专业主播,更激发了农户积极性。杨学义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自家柴胡地直播种植技术,成了网友认可的“土专家”。

“我每天不定时直播,科普柴胡种植技术,几月份种植,用什么庄稼套种遮阴,怎么施肥管理、打秧子等,反响非常好!因为柴胡是咱们庆城的道地药材,含量、颜色都特别好!”庆城县蔡家庙乡大堡子村杨学义说道。

荒坡生金:酸枣树变“聚宝盆”

在庆城的黄土坡上,看似不起眼的酸枣树正创造着财富。蔡家庙乡大堡子村村民杨学义用几分“不能种粮食的边角地”种了十来亩酸枣,去年收入近4万元。“酸枣是‘懒汉树’,喜光照、耐干旱,荒山荒沟都能种,一年修剪一次、打两次药就行。”杨学义笑着说,今年坐果更好,预计亩产收益可达4000元。

酸枣的“逆袭”,是庆城盘活闲置土地的缩影。蔡家庙乡纪委书记贺小东介绍,蔡家庙乡以点带面推动农业规模化,2025年种植道地中药材7000亩,群众自行种植酸枣等其他中药材510亩。目前,庆城县各乡镇群众自发种植酸枣超4000亩,曾经的撂荒地成了孕育希望的“聚宝盆”。

科技赋能:大棚葡萄“抢鲜”上市

玄马镇的温室大棚里,现代农业技术正创造“时光魔法”。通过自动调节卷帘、滴灌系统,葡萄积温提升30%,比露天种植提前两个月成熟。“丛林玫瑰”带着花香,“蓝宝石”闪着光泽,成了市场新宠。

种植户张祥祥承包的6栋温室全部种了早熟品种葡萄,“1亩地左右的棚,收入约8万元。”他说,“丛林玫瑰成熟后有玫瑰香味,纯甜不带酸,很受游客欢迎。”

游客刘女士尝过后连连称赞:“新品种口感好、很甜,还有玫瑰味儿。”

文化赋值:苹果“身价倍增”

在赤城镇,苹果不再是普通水果。甘肃珍果源公司为苹果注入文化灵魂:融入庆阳剪纸元素的礼盒、“赤诚”品牌故事、高端定制包装,让“瑞雪”苹果能卖出168元一盒的高价,效益是普通苹果两倍。

公司负责人薛鲁明介绍,他们依托赤城镇156个绿色生态示范园,实行“五统一”标准(品种、管理、采收、品牌、销售)。2024年其“长富2号”苹果在庆阳优质苹果鉴评中荣获金奖。果农邦玉锋表示,与珍果源合作后,按质分级销售,每亩地能多卖一万多到两万元。

珍果源还组建新农人直播团队,主播薛何昭通过县里培训,不仅掌握带货技巧,更能讲述苹果背后的农耕文化。“田间直播间”将劳作场景实时呈现,2024年“双十一”创下单日销售额5万元纪录,文化包装苹果成为爆款。薛鲁明说:“直播间穿插展示修剪套袋等场景,透明的供应链大大提升了销售额。”

其创新的“果树认领”活动(98元认领一棵,保底200斤果,可参与农事体验)在首届“苹果花开”活动中引发热潮,已有80棵果树被认领。市民温世春就是其中之一,专程前来体验套袋。

珍果源通过“品牌营销+高端定制+电商直播+农文旅融合”模式,2024年营业额突破100万元,为9个村集体分红18万元,带动26户果农均增收5000元。周庄村村主任黄永柱感慨:“这让我们村有了‘造血能力’,村民都说这是栽下了‘摇钱树’。”

如今,庆城以“文旅牵引、产业驱动、电商赋能、融合发展”为思路,让“庆阳苹果”价值跃升。从滞销到畅销,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庆城用农文旅融合的实践证明,三者的深度融合正激发出“1+1+1>3”的强大力量,在黄土高原上绘就出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记者:李云 郑亚虎 杨力

|编 辑:刘亚妮

|责 编:刘兴存

|监 制:常毅博 姚宏伟

|总监制:王来林

点击下方,安装“新庆城”,关注我们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