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英雄志·赤子侨心 | 一栋未完成的侨厝 一座不朽的丰碑
来源:台海网

◆﹃朝东楼﹄主人蔡咸斜。

高甲戏《朝东楼》再现蔡咸斜家族毁家纾难的赤诚。

◆位于晋江梧林村的﹃朝东楼﹄。
躲过日机轰炸古厝发出“永不消逝的电波”
一栋未完成的侨厝一份毁家纾难的家国大义
台海网9月2日讯(导报记者 何美娇 通讯员 杨文静 谢佩龙)舞台上,锣鼓声歇,一曲《等待》唱腔婉转悲凉,饰演晴儿的演员侧头拭泪,台下观众无不动容。
这不是虚构的传奇,而是一段深植于闽南侨乡的血脉记忆。高甲戏《朝东楼》正在上演,戏文外,一座真实的朝东楼至今矗立于梧林村,以其裸露的墙体和不朽的风骨,无声印证着戏剧中的每一个情节。
当艺术的演绎照进历史的真实,我们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海外华侨在民族危亡时刻那跳动的赤子之心和毁家纾难的家国大义。
侨厝春秋 戏剧唱家国
一部戏剧再现海外赤子毁家纾难
回望历史,作为著名侨乡的泉州,其海外儿女在近代以来展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民族担当。众多泉州籍华侨华人为民族解放与国家富强倾力奉献,乃至付出生命,深刻诠释了可贵的华侨精神。
高甲戏《朝东楼》正是此精神的艺术再现。该剧以泉州晋江梧林村蔡咸斜(字朝东)家族营建朝东楼的真实经历为蓝本,通过《建楼》《停工》《动荡》《牺牲》《等待》《归来》六个篇章展开叙事。
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团长兼书记周杰俊介绍道:“该剧通过构建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让观众在欣赏戏曲艺术的同时,深刻感受‘纪念抗战’与‘传承华侨精神’的双重主题,彰显华侨精神的传承。”
剧中,主人公蔡朝东为光耀门楣,携子远赴南洋谋生,将积蓄所得汇回家乡兴建洋楼——朝东楼。抗战烽火燃起,蔡朝东毅然决定停止建楼。蔡朝东次子洛恒遵从父命,捐出建楼巨资,还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捐躯。蔡朝东长子洛尘亦奉父嘱从南洋归国参战,亲历了弟弟的壮烈牺牲。抗战胜利后,蔡朝东归国与妻团聚,却不得不面对痛失爱子的沉重现实。而那座承载着家族荣光愿景的朝东楼,终因资金耗尽未能建成。
周杰俊认为,该剧通过人物命运的起伏,展现了华侨在民族危亡时刻的担当,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传递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烽火侨心 楼载家国魂
一栋未完成的楼 讲述华侨抗战史
晋江梧林村,夏日晨光拂过朝东楼裸露的躯体,站在这座灰白色建筑脚下,举目仰望:未经粉刷的水泥墙体粗犷地袒露着,像被骤然剥去华服的巨人,显露出筋骨的原色。“不论是在当时属于新潮的西式风格还是充满内涵的中式格调,或是朴素自然的闽南韵味,都能从这栋房子捕捉到对应元素,也能感受到楼主蔡咸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华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原副院长、泉州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刘以榕细数着朝东楼的建筑之美。
精美的西式雕花窗框依然镶嵌在墙体上,线条优雅流畅,然而窗洞内却空空荡荡,没有玻璃的阻隔,任由天光毫无遮拦地倾泻而入,在地面投下几何形状的光斑,本应被光滑的花砖或细腻的灰泥温柔包裹,此刻却以其最原始、最不加修饰的姿态直面风雨。
蔡咸斜,早年离乡背井下南洋谋生,从最底层的小工做起,胼手胝足,终于兴建起自己的商铺“四合兴”,生意蒸蒸日上,日益兴隆。富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探大钱,回乡起大厝”,是闽南人下南洋谋生者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既是他们背井离乡的精神支柱,亦是功成名就后最渴望兑现的荣光象征。和无数闽南华侨一样,功成名就的蔡咸斜决定在家乡兴建朝东楼,并派长子蔡怀真回乡建造。
这栋凝聚着蔡咸斜家族心血与南洋梦想的洋楼,迎接它的不是璀璨落成的时刻,而是坚定的“暂停键”。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炮火撕裂了东北的宁静。侵略者的暴行与国土沦丧的噩耗,如同冰冷的铁蹄,踏碎了万里之外梧林村的宁静,主持工程的蔡怀真,将这份山河破碎的锥心之痛,带给了他的父亲。没有冗长的商议,没有利益的权衡,面对儿子的悲愤,蔡咸斜,这位对建筑细节近乎苛求的侨商,胸中翻涌的只有家国大义。
一个决绝的抉择诞生了:停下!停下即将完成的精雕细琢,停下对家族楼宇最后荣光的追求。他们将凝聚着心血与财富的“全部装修款”,毫无保留地献出,化作支援抗战前线的枪炮与粮秣。于是,朝东楼,这栋建于1930年本应璀璨夺目的侨厝,永远定格在了“未完成”的样貌。
裸露的墙体、未安装的门窗、空旷的厅堂,不再是无心之失的遗憾,而成为一尊无言的丰碑,铭刻着蔡氏父子在民族存亡关头那掷地有声的抉择与毁家纾难的赤诚。
精神不朽 丰碑立古今
一座侨史馆浓缩赤子心的永恒见证
“朝东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象征华侨抗战精神的不朽丰碑。它的一砖一石,都无声地诉说着蔡氏父子的家国情怀与心路历程,铭刻着那段救亡图存的烽火岁月。”
在刘以榕看来,该建筑就是一本立体的、活的历史书,更是链接历史、连接情感的能量场,走进这里,不仅能深切感知到华侨同胞“爱国爱乡”的灼热印记,更能透过他们的身影,看到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与作出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华侨是支持祖国抗战的一支强大力量,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是中国联系世界的重要纽带,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刘以榕谈及此处,神情深情而庄重,他以恳切而掷地有声的语气强调。
在梧林村,华侨捐出房子装修款支持抗战的,不是个案。侨批馆原名顺意楼,建于1935年,楼主蔡顺意常年旅居菲律宾。侨批馆建造时,恰逢抗日战争爆发,蔡顺意便将用于装修的所有资金捐出支持抗战。新中国成立后,蔡顺意家族又将该楼借予乡民兴办学堂,被村民称为“旧学堂”。
此外,建造于1936年的菲律宾华侨蔡德鑨的宅邸,是梧林村最为壮观的“五层厝”,占地400平方米。整体建筑是古罗马式艺术风格,大门采用闽南官式大厝传统构造。大楼主体完工后,抗日战争爆发,蔡德鑨及其家族把装修款项悉数捐出……
历经数十年风雨,朝东楼这座未竟的侨厝如今已成为珍贵的历史印记与独特的文化地标,吸引后人前来凭吊。朝东楼现成为侨史馆,在这里,人们可以深入了解梧林蔡氏起源和华侨下南洋谋生、实业救国、支援抗战、情系家园、热心公益等侨史。在文旅融合的推动下,朝东楼正以其沧桑之躯,默默讲述着当年华侨毁家纾难、共赴国殇的感人故事,让今人得以深切感受侨乡先辈在民族救亡图存中的巨大牺牲与不朽贡献。
*******************************************************
【台海网报料渠道】
邮箱:taihainet@163.com
报料、登报、维权、内容合作专线
-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 本文标签:华侨 朝东 毁家纾难 南洋 顺意 高甲戏 闽南 泉州
-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9-02 09:14:00
- 本文链接:https://www.i985.cn/news/VeolXZQo9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