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关于开展2025年度全省新闻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2025-08-11 17:43:00     阅读量:0

各市(区)委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

按照我省2025年高级职称评审计划安排,现将2025年度全省新闻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审范围

在我省报纸、广播电视等岗位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可参加申报。2025年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不参加评审;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不参加评审。

二、申报条件

(一)基本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忠于党的新闻事业。

2.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认真履行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

3.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无违纪违规行为。

4.热爱新闻工作,具备相应的新闻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实事求是。

5.全面完成本职工作任务,近5年来个人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等次。

6.依法取得新闻记者证。

(二)对实行专业技术岗位管理的事业单位,按照评聘结合的原则,上报人员数和空缺岗位数按照1:1申报。当年能够空出的专业技术岗位,可以提前申报使用。党政机关交流或部队转业安置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首次申报职称时可根据专业水平和工作业绩并参照同类人员评审标准,直接申报相应职称。

(三)学历、资历条件

1.申报高级记者、高级编辑任职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取得主任记者或主任编辑任职资格后,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满5年。

2.申报主任记者、主任编辑任职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⑴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毕业,取得记者或编辑任职资格后,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满2年;

⑵取得记者或编辑任职资格后,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满5年。

以上学历(学位)均要求为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学历(学位)。

(四)业绩条件

1.申报高级记者、高级编辑任职资格人员应获得陕西新闻二等奖及以上;申报主任记者、主任编辑人员应获得陕西新闻三等奖及以上。所有奖项均要求为任现职以来的、有个人署名的新闻编采奖项。

2.申报职称人员如需提交论文,应为任现职以来在新闻专业期刊(不含报纸、增刊、特刊、专刊、内刊及电子网络版等)上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2000字以上),不提交论文的,可参加评审,但不获得相应分值。同一篇论文不重复计算。

(五)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条件

对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条件不作统一要求,由用人单位根据岗位需要自主确定。

(六)继续教育

申报人员从2021年开始,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公需课学习不少于24小时,专业科目不少于56小时。

(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或延迟申报:

1.近5年年度考核有不合格的,不得申报;

2.受到党政纪处分,处分期未满的,不得申报;

3.提供虚假申报材料,取消当年参加评审资格,从次年起3年内不得申报;

4.任现职以来,出现重大工作事故,造成重大损失、产生恶劣影响的,晋升高一级职称时在国家规定任职年限条件上延迟3年申报。

三、破格申报条件

对不具备规定学历要求,但工作成绩突出、作出重要贡献的申报人员,凡具备以下条件者,可按规定破格申报高一级职称。

(一)申报人员任主任记者、主任编辑以来,同时符合下列两项条件,可破格申报高级记者或高级编辑任职资格:

1.累计从事新闻工作满30年;

2.任主任记者或主任编辑以来,获中国新闻奖1项且为第一作者;或获中国新闻奖两项(含)以上;或获陕西新闻一等奖两项(含)以上且为第一作者。

(二)申报人员任记者、编辑以来,同时符合下列两项条件,可破格申报主任记者、主任编辑任职资格:

1.累计从事新闻工作满25年;

2.任记者或编辑以来,获中国新闻奖1项且为第一作者;或获中国新闻奖两项(含)以上;或获陕西新闻一等奖1项(含)以上且为第一作者。

同一稿件获得不同奖项不重复计算。

四、有关情况说明

(一)职称资格确认

外省(含中央驻陕、军队转业)调入我省的新闻专业高级技术人员,按照我省对新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进行资格审核。对已符合申报高一级职称的人员,职称确认和职称晋升可同时进行。

(二)职称资格转换

已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非新闻专业技术人员,本人确因工作需要而转换到新闻专业岗位,须在新闻工作岗位工作满一年以上,按照职称转换工作要求和新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进行转换评审。转换评审通过后,晋升高一级职称时原任职时间可连续计算。职称转换和晋升不可同次进行。

(三)政策倾斜

为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专业技术人才的政策倾斜,我省县域(含县级市)基层单位申报人员,可按照《关于进一步改革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工作的实施意见》(陕人社发〔2017〕47号)执行;服务乡村振兴人才申报职称,按照《关于乡村振兴人才职称晋升支持政策的通知(陕人社发〔2022〕34号)执行。

五、专业答辩

所有申报新闻专业高级职称任职资格人员均须参加专业答辩,答辩内容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新媒体传播等相关知识。答辩时间另行通知。

六、评审推荐程序及时间安排

2025年职称评审继续在网上申报系统报名,在系统规定的时间内由符合条件的新闻专业技术人员自行申报。申报系统为陕西宣传网(网址https://www.sxxc.gov.cn/#/index,网上办事、新闻业务、新闻职称评审、在线办理)或直接登录
https://rszwfw.qinyunjiuye.cn/zcsb/。以下所有材料务必提供完整扫描件(保存为PDF格式,不得以普通照片代替,否则作退回处理),并按要求上传系统。

(一)个人申报(9月10日前完成)

参评人员向本单位提出申请,通过陕西宣传网访问陕西省职称网上申报系统进行注册,按照网页提示及要求准备相关电子支撑材料并填写相关信息。符合破格条件申报高级职称的人员需在系统中导出《破格申请表》一份,单位填写意见并加盖公章后,参评人员扫描生成PDF格式文件上传陕西省职称网上申报系统。

1.陕西省新闻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岗位设置统计表(附件1,由所在单位出具,并加盖主管部门和人社(组织)部门印章,如为重点帮扶县参评人员须注明)。

2.职称证书。

3.新闻记者证。

4.专业技术职务聘书(近五年)。

5.学历、学位证书(申报人员必须同时提供从学信网打印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教育部门出具的学历认证表)。

6.身份证,近五年考核表(从个人档案中获取)。

7.继续教育证书(2021年-2025年,个人信息页和继续教育学时页均提供,包含公需课和专业课)。

8.任现职以来(以文件批准时间界定)的新闻业务获奖证书。

9.能反映或代表申报人任现职以来最高水平的新闻、通讯、言论等不少于三类代表作品(申报高级记者、编辑15篇,申报主任记者、编辑12篇)。

10.参评论文(刊物封皮、目录、论文均提供)。

11.个人业务自传(反映个人任现职以来的业绩情况)。

(二)单位审核公示上报(9月30日前完成)

各单位严格按照申报条件和要求,通过陕西宣传网访问陕西省职称网上申报系统(登录账号由各主管单位负责分配)认真审核参评人员信息和材料,不符合申报条件的不得上报。申报人员名单要在本单位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将申报材料签字盖章上传至系统,按照管理权限逐级上报。

1.陕西省新闻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岗位设置统计表(附件1)。

2.个人签字、单位盖章的参评人员《职称申报诚信承诺书》(系统下载)。

3.单位盖章的《陕西省新闻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公开监督卡》(附件2)。

4.委托评审函(省级新闻单位由主管或主办单位出具,市县级新闻单位由市级人社部门出具,并加盖公章)。

5.公示证明。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由系统自动生成,涉及参评人员的所有材料,委托单位人事职改部门须按要求逐项认真填写审查。《网上职称管理系统填报说明》请从xwgjzc@163.com下载,密码:gjzc2019。申报系统中其它信息,按要求逐项认真如实填写,单位按要求逐项审核并上传相应材料。

(三)其他说明

1.现使用姓名与个人提供的身份证姓名不一致的,申报材料中如有笔名的,均应提供相关证明;用笔名发表的论文或获得奖项,须由所在单位和出版部门、颁奖部门同时出具证明;个人在填写申报信息时,须与本单位人事部门核对单位名称,确保规范统一。

2.报名提交照片同为办理证书照片,请提交质量较高的照片。具体要求:蓝色背景,二寸,JPG格式,像素626(高)*413(宽)。

3.组建新闻高级职称评审技术交流qq群:801858482,指导网上申报系统工作正常开展,各单位邀请相关人员加入。

联系人及电话:曹顺 029-63905866,王荣 029-63905866

附件:1.陕西省新闻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岗位设置统计表

2.陕西省新闻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公开监督卡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5年8月4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