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立志课程推动小初协同育人

2025-07-11 07:10:00     阅读量:0

郑州高新区行知中学(含小学部)针对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中轻实践、重说教、碎片化的问题,基于学生九年贯通式培养逻辑,打破小学与初中课程壁垒,提出了“实践·体验·养成”的体验式德育理念,构建“具象化体验—情感共鸣—抽象内化”的立志课程。

立志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理想信念为主要目的,以伟大人物的成长经历、人生选择、挫折与成就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读、观、讲、演、研、析、创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伟人的爱国之情、救国之志和报国之行,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的综合育人课程。如钱学森放弃优渥条件回国攻坚、少年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的志向、邓稼先隐姓埋名的坚守……这些故事天然具备感染力,易触发青少年对“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思考。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一般处于感性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处于形象思维水平,在这一阶段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习惯养成为主。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处于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的过渡水平,思维能力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统整的内容应侧重体现知识性强、能够启发思维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依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念,我们将义务教育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按学段纵向划分为五个层次,即:一、二年级认识、爱护国家标志;三、四年级了解国家历史,发扬革命传统;五、六年级认识和处理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七、八年级认同传承中国文化、制度、精神;九年级成为有爱国意识、情怀、能力的中国公民。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会因材施教,设计符合学段特点的学习活动,多角度、多形式感知伟人的精神与贡献。

在立志课程设计中,“主题人物”仿佛是一座灯塔,照耀着师生的心灵。该课程更像是一面旗帜,汇聚着多学科、多领域教育资源,实现协同育人。学校以“主题人物”为核心,链接学科教材,统整学科活动,做到横向融合。在“黄旭华”主题人物学习中,我们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太空一日》《“蛟龙”探海》等文章与物理学科中的“压强”“浮力”“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数学学科中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整合在一个项目任务中学习,让孩子们感受科学家精神、了解现代科技的魅力。我们还围绕“主题人物”开展阅读活动,列出一至九年级阅读书单,涵盖绘本、传记、科普读物、学术著作等不同类型,利用每日阅读课、寒暑假进行师生共读。

在立志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强调用“评价”来驱动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落地。我们将评价标准具象化为“五个一”,即:完成一份对伟人精神理解的艺术创作、参加一次社区服务、结合伟人精神和自身兴趣特长制定一份短期和长期目标行动计划、在项目式学习中提出一份有创意的想法或解决方案、进行一次主题演讲。其中,小学更侧重情感熏陶、行为习惯养成、初步的价值认同和表达;中学更侧重深度理解、社会责任培育、将立志转化为具体行动规划和初步实践。我们还通过成长档案袋,收集学生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各类“证据”,用“行知五色币”及时评价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作者系河南省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知中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11日 第05版

作者:刘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