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文化甘霖浸润城乡末梢

2025-05-07 10:09:00     阅读量:0

农耕文明中心。

在粤文坊,孩子们在参观遂溪醒狮。

下六沙虫文化科普馆内陈列与沙虫作业相关的道具。龚钰坤 摄

在遂溪县博物馆新馆,游客在观看画展。

下六沙虫文化科普馆。龚钰坤 摄

黄学增红色教育基地。受访者供图

火龙果科普馆内展出了众多火龙果饮品。

遂溪县博物馆新馆外景。受访者供图

浓缩着时间厚度的文物、农耕文明波澜壮阔的发展史、火龙果的致富密码……遂溪,农业资源丰饶、文化底蕴深厚,在这里,各具特色的文化空间如繁星般四处散落,承载着浩如烟海的知识,滋养着这片土地的人们。

走进遂溪粤文坊,只见家长带着孩童在触屏交互的文化一体机前,聚精会神地注视屏幕上显示的遂溪非遗知识;孩子们来到玻璃柜前,兴奋围观颜色鲜艳的遂溪醒狮狮头……这个布置精巧、文化气息浓厚的空间里蕴藏着丰富元素。据悉,遂溪粤文坊于2022年建成,是湛江首家粤文坊,主要以共建共享为主,融合VR体验、阅读观摩等多项功能,形成特色文化空间。

博物馆,是承载着一个地区历史记忆的重要文化空间。遂溪县博物馆是一座县级综合性博物馆,馆内特色展品琳琅满目,主要涵盖鲤鱼墩贝丘遗址出土的文物,以及全县各地发掘的各个时期的历史遗珍。

近年来,遂溪县博物馆积极探索多元的文化传播路径。如在微信公众号上开启线上“云展览”、推广VR参观博物馆等线上特色活动,积极与学校、社区沟通合作,举办流动展览等,以更广泛、更生动、更便捷的方式将遂溪的历史文化传播开来。

以农业知识为主的文化空间建设,亦是遂溪文化空间的一大亮点。

踏入草潭镇红莳棚村的广东省湛江市下六沙虫文化科普馆,其空间设计宽敞明亮,蓝白交织的色调仿佛将湛蓝的天空与纯净的海洋引入室内,给人以开阔、宁静之感。馆内布局精妙合理,展陈内容丰富多元。展板之上,对沙虫的介绍条理清晰、详尽细致;窗边一侧,陈列着沙虫标本与精致的微缩模型。“平时有不少远道而来吃沙虫的客人,都会对这个科普馆产生兴趣。”科普馆的管理者之一欧女士介绍道。

除却下六沙虫文化科普馆,位于广东北部湾农旅产业园的农耕文明中心和杨柑镇布政村的火龙果科普馆亦是民众了解农业知识的好去处。

2024年初,农耕文明中心开放,其集展示、传承、教育、体验于一体,以实物展品为主。该中心还以“米”为核心元素,借实物与绘画等形式,鲜活呈现水稻从栽培到上桌的全过程。步入馆内,八仙桌、锄头、风谷车等“老物件”静立于角落,仿佛在诉说着人们辛勤劳作的故事。在火龙果科普馆中,好奇的孩子们津津有味地看着展板上关于火龙果的介绍,还围在火龙果衍生出的展示产品旁叽叽喳喳讨论个不停。

放眼遂溪,除上述文化空间外,还有其他许多如黄学增红色教育基地一样特色鲜明、内涵丰满的文化空间。在未来,遂溪县的文化空间将持续在提升当地民众文化认同感、促进文化交流和创新方面发挥作用,成为遂溪文化版图上熠熠生辉的明珠。

文:甘雨洁 王佳富

图: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吴东俊(除署名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