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庭院方寸地 花开满园金
昌黎县杏树园村种花年收入9000万元
庭院方寸地 花开满园金
坐落在碣石山脚下的昌黎县昌黎镇杏树园村,绿树围合,风光旖旎。5月22日,记者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这里,目光越过农家的矮围墙,发现家家种花、户户飘香,令人仿佛置身画卷中。
推门走进一座雅致院落,村民孙秀华正手拿剪刀修枝剪叶。不一会儿,一个精巧的金银花盆景呈现在眼前。
“这一院子的花可是家里的宝贝,得侍弄好了。”孙秀华说,她家自2014年便开始种花,现在主要种植金银花和鲜食玫瑰两个品种,今年已经卖出1.4万余盆,收入15万多元。
杏树园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土地资源有限,人均耕地只有0.26亩。如何在“巴掌地”上挣钱,曾是困扰乡亲们的一道难题。
“这里独特的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宜花卉生长。”杏树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志刚说,早在上世纪70年代,当地群众就开始自发种植花卉,但因布局分散、技术水平低,花卉种植没有形成规模,也卖不上好价钱。
怎样把花卉种植转化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美丽经济”?杏树园村“两委”在多次学习考察后,决定带领大家走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的产业发展路子。很快,村里成立了花卉协会,培养了10余名花卉经纪人,从选品、种植、销售等方面为村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杏树园村种花有两大特点:一是花圃建在院落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庭院经济;二是一户一品,每家的主打品种都不一样,村里在产业发展之初就引导大伙儿搞差异化种植,既利于深耕细分品类,又避免了内卷式竞争。”说到这里,王志刚眉飞色舞。
村民马德林最拿手的是种柠檬。在自家近1000平方米的大院子里,他建了6个花棚,种了3000多盆柠檬,大的一盆能卖到三四百元。
“价格这么好,村里跟风种植的人不少吧?”记者问。
“那你可想错了。”马德林笑着说,养花户就像组乐队,分工明晰,家家都有拿手绝活,涌现出栀子、山茶、月季等各色花卉种植专业户。也正因为差异化种植,这花谢了那花开,村里一年四季销售不断档。
为方便花卉交易,杏树园村还建起了花卉交易市场,吸引各地客商上门。“销售旺季时,每天来收购鲜花的货车有二三十辆,日交易额近百万元。”王志刚告诉记者,目前,杏树园村种植的鲜花品种有100余种,年销售花卉1200万盆以上,年产值约9000万元,近的俏销京津市场,远的飘香东北、新疆。
山清水秀、花香满村,这两年,到村里休闲观光的游客也越来越多。“这里紧临碣石山景区,景美、花香、空气好,特别适合放松心情,我们一家人常来。”北京游客李阳拎着刚买的几盆娇艳鲜花边走边说。
“接下来,我们将依托厚重的碣石文化底蕴,结合村庄特色花卉种植产业,进一步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等精品项目,走出一条百姓富、产业强、生态美的乡村振兴路。”王志刚满怀信心地说。(河北日报记者 刘冰洋 宋柏松)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